通讯行程卡正式下线,这也意味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此时,距离我国传统节日——冬至(12月22日)仅剩9天。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已经成为了印在国人记忆里的习惯。往年冬至也是速冻水饺、汤圆等冻品的销售高峰。
那么今年冬至,作为疫情解封后的第一个重要节令,能否拉动冻品的销售?
1
今年冬至格外“冷”
12月12日,距离冬至仅剩9天时间,石家庄市经销商周庆波已经做好了冬至节促销的各种宣传海报,但让他无奈的是,市场非常冷清。
“说的是解封了,但是市场上的人还是很少。”他说。为了解下级市场的情况,他走访了几个二批商,发现动销也不好。大卖场里没人,餐饮店人也寥寥无几,基本没有堂食的,大多都是打包,这直接导致面对即将到来的冬至和春节,二批商们不敢囤货,怕卖不出去。
△图片来源:网络
他分析,现在这种情况是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方面,疫情期间很多人被封控在家,收入减少或者没有收入,消费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是尽管解封了,但是大家都知道感染风险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大了,所以都不敢扎堆,不去人流量大的超市,也不堂食,而是选择回家吃饭。
郑州金运商贸有限公司刘银星也有同样的感受:“最近几年,像冬至、元宵节、端午节这些节令,相应的冻品销量都不如前些年大,但是今年的销量确实是最惨淡的。”
青岛的一家食品公司也感受到了这种情况。
“冬至临近,为了促销,我们本来招聘了一些临促在超市里负责试吃等促销活动,但是我去几个超市发现,超市人流量很小,就算是有试吃促销也没人关注,就把临促撤了。”最近正在潍坊走市场的该公司销售经理介绍说,之前有个商超系统往年都是在冬至前备上万件的货,但是前两天该系统仅仅下单了2000件,也是怕销售压力太大。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为拉动消费,这家公司推出了猪肉酸菜水饺、葱油豆腐水饺、麻辣小龙虾水饺、菌菇水饺4款新口味水饺,刺激市场。
她认为目前消费疲软的情况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春节,“希望春节过后,消费端能逐渐缓过来。”
2
人工问题同样让人头痛
在销量不好的同时,各企业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缺工人。
“今天只有一半人在岗,其他人有的是自己病了,有的是家里人病了,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时刻都要操心。而且一旦病了一休息就是一周,很无奈。”周庆波说。
周庆波只是众多冻品人的一个缩影。
据冷食君了解,他的情况还是好的,有的经销商几十人的团队全员居家了。
新乡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国仓最近在一线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如此。“有些经销商因为减员,现在物流配送等服务已经开始紧张了。”
现在经销商唯一希望的就是员工能够做好防护,分批次休息,让公司能够维持基本的运转,否则不要说马上到的冬至了,春节也不要想冲销量了。
3
解封前后团餐行业冰火两重天
疫情解封前后,团餐行业也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状况。
据李国仓了解,疫情解封前,那些拿到保供资质的经销商生意特别好。因为疫情期间很多工厂为保证正常运行都执行闭环管理,所以负责给这些工厂保供的经销商生意都特别好。但是,没能拿到保供资质的经销商则只能闭库在家休息。
刘银星就是拥有保供资质的一个经销商之一。
他介绍,疫情防控解封前生意确实比较好。一方面是工厂等闭环管理,形成了稳定的需求,另外是二批商等担心物流不畅通,所以会提前备一些货。但是,疫情防控结束后,随着物流的畅通以及很多工厂结束闭环管理,现在团餐渠道的生意明显下降。
“没解封前,我有时候还需要熬夜搬货,现在都不需要了。再加上学校放假,现在做团餐的基本都可以躺平坐等过年了。”他开玩笑说。
4
线上渠道销量好于线下
鉴于当前很多人不愿意扎堆,在李国仓看来,相较于大卖场等线下渠道,今年线上的生意会好一些。
针对这种情况,倍儿鲜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据了解,为做好电商渠道,倍儿鲜成立了专门的电商部门,根据规划,未来倍儿鲜将打造电商专属品牌,从产品品牌到规格、包装等多个方面满足电商渠道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倍儿鲜在全国各地的分仓也在建设中,投用后就可以实现就近发货,尽快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刘银星也认为线上受到的冲击会小些,他表示,现在很多经销商都感觉自己的生意变差了,其实是因为渠道多元化了,除了商超等线下渠道外,还有各种线上渠道,而这些渠道往往是由一些新进入的经销商供应的,所以传统经销商会觉得自己的生意不如以前。“冻品销售的渠道变的更分散了,但是整体的市场容量还在扩大。”他说。
5
冬至热度不再,但“搭车”的仍不少
尽管业内人士都对今年的冬至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还有更多的企业想借助冬至这一重要节令营销。
比如早饭师。
思念早饭师针对冬至推出了手工包制灌汤水饺,同时推出促销活动,充值20元送2元,再送5折水饺专用券。充50元送5元,充80元送10元,直接送1折水饺券。并喊出口号“冬至不用满街跑,进店半价吃水饺。”
△图片来源:网络
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则借机营销蒸饺,冬至用千味蒸饺,堆蒸不破,省时省力省心。
△图片来源:网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同样也需要时间。
政策虽然放开,但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慢慢调整心态和步伐,去适应新的市场节奏。
所以眼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冻品厂商们也要想办法尽快熬过这段过渡期,开辟新渠道、发力线上、加大营销力度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