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策助力
河南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
在当日的活动中,新乡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海峰首先介绍了“中原农谷”的基本情况。他说,河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素有“国人粮仓”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省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每次到河南视察必讲三农和模式,叮嘱要扛住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为进一步保护好大国粮仓、聚焦河南农业,河南省政府去年4月出台“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提出要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平台优势的“中原农谷”。今年6月13日,省政府又重磅发布“中原农谷”发展规划,为“中原农谷”更快更好走上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指明了方向。
加快建设中原农谷,有利于发挥河南粮食生产优势,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行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有利于发挥河南种业重大创新平台优势,持续用力把种业创新行动抓出成效,有利于发挥河南科技装备优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设备化、智能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
自2022年4月以来,河南抢抓机遇,“中原农谷”建设已初见成效。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商务局局长程丽在现场推介时表示,“中原农谷”以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为引领,聚力打造“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四大中心”即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两个示范区”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
“中原农谷”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总规划面积1612平方公里。其中“一核”指平原示范区全域,瞄准世界前沿,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农科“芯”城;东区位于延津县,擦亮“中国第一麦”品牌,打造粮食产业经济集聚地;西区包括新乡县、获嘉县,以良种繁育为核心,打造高新技术转化集成区;南区位于原阳县,以中央厨房产业园为依托,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地。
中原农谷的目标任务是:“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2023年要构建完成“四梁八柱”;2025年“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初步建成,成为带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引领区。2035年全球十强种业企业培育实现突破,全力打造“创新之谷、开放之谷、绿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
中原农谷的区位优势、政策体制优势、科研支撑优势、产业集聚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环境优势等六大优势明显,具有强大竞争力。
2
“中原农谷”雏形初现
串起“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
冷食君在现场了解到,中原农谷核心区与郑州隔河相望,现有四桥相连,未来将有六桥相连,最终形成“25分钟达郑州高铁东站,30分钟达省政府,50分钟达新郑机场”的便捷交通网络,与郑州形成“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农谷”的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按照“省级主导、市级主责”的原则,通过“管委会+公司”的架构体系扁平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中原农谷汇集了一批在农业、科技、金融、公司运营等领域的一流专家,“1+1+2+N” 的政策体系在加快形成。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平原实验室已全面入驻并开展工作。先正达、中农发、牧原、登海先锋等一批知名种业企业,中粮、正大、首农、五得利等粮食加工企业也在新乡建有育种和生产基地,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50亿元,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中部冷链物流港”,重点招引国内外冷链食品头部企业、高端仓储等高附加值产业,打造“全国最大城市保障供应链基地、城市央厨基地、预制菜产学研一体化教研基地”。信基供应链、新加坡丰树仓储基地等已经开工建设,将在年底完成部分工程。
据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交通区位优势,中原农谷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处于黄淮海平原的核心区和“南北分界过渡带”,是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独特的区位和气候,孕育了“延津小麦”、”原阳大米”等全国知名农业品牌。
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要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气候因素,在高标准农田展厅,很多高科技让参访团大饱眼福。数字化赋能让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等一切都变得“可视”,只需要通过一张屏幕就可以看清田地里的一切。
从育种培育到推广,从土地管理农作物的耕种收储售,从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到农机装备制造,形成了完善的生物育种、粮食产销、农机制造的标准化流程。探索这种新模式,助力河南粮仓稳产增收,是这个项目的初心,预计到202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率达到78%。
中原农谷环境优美,科技与宜居融为一体。在农谷核心区——凤湖,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湖边随便走一走,一股清凉沁人心脾,不禁让人直呼“太适合居住了”。此外,126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分布着万亩桃林、万亩花海、万亩槐林、万亩湿地,更是让这里的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想象。